首页>工业资讯>人物>详细信息

中国防护服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来源:时间:2017-04-20 15:46:16人气:努力加载中...
概述:防护服作为个体防护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防止或者减少工伤事故以及职业病的发生,成为保护作业人员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 针对我国防护服装产业的现状、目前存在的不足、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企业在选用防护服装时应注意哪些方面等问题,本刊采访了湖南工程学院纺

防护服作为个体防护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防止或者减少工伤事故以及职业病的发生,成为保护作业人员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

针对我国防护服装产业的现状、目前存在的不足、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企业在选用防护服装时应注意哪些方面等问题,本刊采访了湖南工程学院纺织服装学院副教授汪泽幸博士。

记者:汪教授您好,请您简单介绍一下目前我国防护服产业的发展现状?

汪泽幸: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安全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防护服作为个体防护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应用领域广泛,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中国是服装类产品的消费大国。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安全生产的投入不断提高,加上相关政策的扶持,防护服装产业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具体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第一,经过多年发展发展,我国防护服装特别是特种防护服装的种类日益增加,各种新型防护服层出不穷,极大地丰富了产品的种类。防护服装的市场日益扩大,社会对防护服的需求正在或超过原有劳动保护用品的范畴,逐渐从军用、职业防护等领域,向农业、体育娱乐等领域拓展。

第二,技术交流团体不断增多,活动日益频繁,交流途径呈现多元化趋势。

第三,随着危害因素呈现出的新特点,对作业环境和人员提出的新要求,涉及防护服装的技术标准也在不断完善中。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目前我国防护服装,特别是特种防护服装的种类主要有哪些?

汪泽幸:防护服装的分类繁多,目前主要是从应用领域、作业环境、防护功能和防护对象等角度出发,对防护服进行分类。从应用该领域的角度而言,可分为军用、工业用、矿业用、医疗卫生用、农业用和建筑用等大类;从作业环境的角度而言,可分为高温防护服、低温防护服;从防护功能的角度而言,可分为健康型、安全型防护服和保障穿着者卫生的防护服;按照防护对象的不同,又可分为一般防护服和特种防护服。

一般防护服通常是为了劳动者在生产作业环境中防脏、防机械类伤害等,同时还具有明示工种和身份标志等作用。此类防护服对材料的要求不高,一般性的棉、涤纶等化纤材料均可满足其性能要求。

特种防护服装主要是在矿山、化工、消防、冶炼和带电作业等特殊领域或恶劣环境下使用,以保障作业人员人身安全,尽可能减轻职业危害,避免伤亡。其必须根据行业和作业环境特点,经精心设计、选材、加工和性能测试等环节制备,以满足对行业特点和作业环境要求。

对于特种防护服装,通常是基于其防护功能进行分类。如:热防护服,包括热辐射防护服、热绝缘服、阻燃服、防熔融抗金属溅射服、超低温防护服等;射线防护服,包括防电离辐射和中子辐射的核辐射防护服,电磁辐射防护服;电力安全防护服,包括防电弧服、高压带电作业屏蔽服、高压静电防护服等。

记者:您认为我国防护服产业主要存在哪些不足?

汪泽幸:目前我国防护服装产业主要存在6方面的不足:

一是安全意识方面。目前虽然人们的安全意识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但社会各界,甚至包括一些业内人士对防护服装在安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重视程度及关注度仍然不够。同时,部分企业为了短期利益,视法律法规和工人生命安全为儿戏,不配备或配备不合格的防护服等现象仍然存在。

二是加工工艺方面。目前,很多企业存在重生产、轻测试的问题,缺失或缺少专业检测实验室、设备以及检测人员,导致成品性能的可靠性难以把控。

三是防护服体系设计方面。在生产实践中,仅仅依靠单一的防护服往往不能有效避免作业环境中有害因素对作业人员的上海。因此,防护服装应与头部防护、眼部防护等各类防护用品构成一套防护系统,为作业人员提供全面的防护。但目前防护服装,特别是特种防护服装的选材和款式设计等方面,往往缺乏防护的系统性设计。

四是特种防护服装研发与推广方面。特种防护服装往往设计多门学科,具有投入多,难度大,市场风险高等特点,目前,由于缺乏推广平台,以及相关标准制定和修订之后,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特种防护服新产品的研发和推广。

五是从业人员素质方面。现有防护服装生产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各自为战、分散经营,相互之间缺乏交流,自我封闭,未能形成产业联盟和有机的生产体系。此外,高层次人才缺乏、培养困难。现有从业人员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普遍不高,且缺乏系统性业务培训。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已成为我国防护服装,特别是特种防护服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六是防护服装标准方面。目前,我国缺乏“防护工作指南”之类的工作标准,没有对各类防护服装的配备方法、防护等级和使用规范等提出要求,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的产品质量控制带来了困难。

记者:您认为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又应该如何解决?

汪泽幸:从某种程度来说,上述问题是由于政府职能部门、各行业协会、纤维原料厂商、面料厂商、防护服装加工企业、防护服装使用单位以及高校等科研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不畅,综合协调联动机制不健全所导致的,并非一家企业或者几家企业所能够在短时间内解决的。因此,我认为应主要通过以下6个方面调整改进,以确保防护服装产业健康发展。

第一,政府各职能部门应进一步加大监管的力度,强化安全生产意识,严格监管防护服质量,扩大宣传。

第二,防护服装生产企业,一方面应与高校等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提升企业技术研发水平,增加研发投入,提高防护服装的技术含量,针对出现的新危害,探索新的防护解决方案,在提升防护可靠性的同时,挖掘防护服装应用的新领域,扩大防护服装产业市场。另一方面,应构建全面的服务体系,除了提供系统的防护产品,还要考虑根据作业环境提供合理的产品选用、产品防护原理与规范使用培训、产品寿命监控等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同时,应密切联系使用单位,基于实际作业环境、生产工艺和市场需求,不断提高产品性能。

第三,设计单位或人员应注重防护设计的系统化,在设计防护服装数据时应综合考虑服装系统、头盔系统、微气候调节系统以及能源系统等各方面的因素。

第四,防护服装使用单位应积极转变观念,基于员工的切身利益,保障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增加投入。使用单位应意识到,完善的职业防护,不仅可有效保障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同时也能有效推动企业管理的完善、企业形象的提升、品牌价值的提高,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第五,防护服装产品管理部门以及各相关行业协会,应发挥各自优势,组织好各方面的专家和技术力量,做好信息交流,搭建技术产品交流平台,促进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同时,积极组织系统性业务培训,以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

第六,应从国家层面完善标准体系,制定关键技术标准,同时,积极引导企业、高校参与相关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

记者:您认为,企业在选择防护服时,应重点注意哪些问题?

汪泽幸:防护服装的号型、款式和性能等方面都是影响其安全性能的重要因素,因此,企业在选用防护服时一定要根据特定的作业环境,做到科学合理。

第一,对于一般防护服装,选用时除考虑功能外,还要考虑到使用者的生理和心理舒适性,如号型、款式、色彩、热湿舒适性、有害化学物质残留等因素。但对于特种防护服而言,防护性能必须永远处于第一位。

第二,对于特种防护服而言,企业在选用前,必须科学、充分评估作业环境,严格根据作业环境,有针对性地选用防护服装。不同的防护服装,防护原理不同,具有极强的针对性,不可替代使用。

第三,防护服装作为抵御有害因素对人体侵袭的最后一道防护线,企业在采购时必须严把质量关,以保证产品防护性能的有效性,切不可只关注价格,否则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将很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同时还要注意,防护服装是否能真正起到防护效果,还与正确穿戴、合理使用相关,因此,使用者必须严格按照产品使用说明,认真对待。另外,还应注意防护服装的使用寿命及合理的保养,以确保防护性能有效。

记者:对于我国防护服装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您是如何看待的?

汪泽幸:我认为,未来的防护服将更加专业化、智能化、系统化、功能模块化,并将兼顾高舒适性和功能性,同时,高性价比的特种防护服装开发将得到进一步强化。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高防护性能。目前防护面料用纤维正在向差别化、功能化和高性能化方向发展,各种具有新原理和高性能的纤维材料不断涌现,而这种纤维原料的更新换代将驱动防护服装的防护性能不断提高。

二是多功能化、复合化与智能化。由于现在的作业环境中往往有多重危害因素共存,因此,为提供更全面的防护,目前防护服装已趋向于集多重防护功能于一体,例如,阻燃与静电兼容的阻燃防静电服装等。同时,随着相变材料、形状记忆功能材料、纳米技术、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具有实时反馈、自我调节的智能防护服装也将成为今后防护服装的发展趋势。

三是健康舒适化、时尚美观化。对于特种防护服装而言,由于其使用的环境恶劣,显然必须优先强调其防护功能,但随着人们对于舒适性要求的不断提高,未来防护服装将会更加强调舒适与功能并重,注重减轻个体负荷,关注微气候调节等方面。尤其以“90后”为代表的新一代使用者,不仅关注防护功能,而且还非常关注服装的外观是否美观、时尚。因此在确保防护功能的前提下,兼顾合体舒适和美观的防护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使用者因外观差或穿着不属实而拒绝穿戴。

总之,未来的防护服装将会采用新型合成材料,集多功能为一体,向舒适性方向发展,整体产品更加轻便、好用。 

相关资讯